主頁
傳說一:九斤姑娘造字
女書簡介
解下與延伸:她的圍裙的隱喻解讀
女書織造
傳說二:盤巧繡花
女書之歌
三朝書:在一個婚禮上
寫傳:我唱我的
傳說三:玉秀傳書
不一樣的唱讀:顛簸女歌
如漆如膠
焚書
其他單元
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墟鄉,一個生下來的女嬰,重九斤,因以命名。長大後,這位九斤姑娘,聰明能幹,紡紗織布績麻繡花,樣樣出色。附近的姑娘都愛和她來往,結交姊妹,遠道的也慕名而來,相與往還,學習女紅。⋯⋯
「女書」是中國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墟鄉的女性創造和只在女性之間流傳的文字。這種文字符號被正名為女書以前,當地人叫它做「長腳文字」或「螞蟻文字」,因為它的形狀狹長、呈菱形,每個字體都是由右上方斜斜的傾向到左下方;事實上,它只有弧形、點狀、圈圈、交叉等簡單筆劃。 ⋯⋯
二零零零年三月九日。還是一早有雨。八時二十分抵何大姐家。吃了稀飯,就出門買菜,買了肉呀菜呀雞腳呀香姑呀什麼的。周先生、何大姐和我坐何大姐姪女婿的慢慢游,到銅山嶺農場場部探陽煥宜婆婆。 ⋯⋯
河淵村,我還認得。在一片濕冷細雨下,景緻有點凋零。
河淵村距銅山嶺農場場部四公里,是一個有三百多戶人家的老村,自從明朝初期建村以來,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 ⋯⋯
又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江永縣桐口村有個盤巧姑娘,三歲就會唱歌,七歲就能繡花,她繡的水果,人人看了都垂涎,她繡的花蝶,沒人能分出真假,她唱的歌,令人陶醉。⋯⋯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日到夏灣村。夏灣村位處上江墟鄉。上江墟鄉在江永縣的東北角,是女書的發源地。
周先生,盧善珠大姐,何大姐和我在瀟蒲鎮坐當地的小型公共文通工具衛星車,到上江墟鄉錦江村,下車後再從錦江村走路至夏灣村 ⋯⋯
「三朝書」是一本婦女親手縫製送與女性親友的結婚禮物。「三朝書」寫有女書,表達送贈者對新娘的祝福,在結婚後的第三天,送贈的婦女會手持「三朝書」,親自公開唱誦其書寫的內容。 ⋯⋯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我抵江永的第一天。這之前,看過一點點有關女書的資料,但一切都在想像再加想像裡頭。那天,午後,身處江永,在周先生家看到了一些女書文本,女書實在的模樣就在目前,弧形菱紋斗線,美麗懾人 ⋯⋯
又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宋朝,在江永縣荊田村有一個胡姓家庭的姑娘,名字叫玉秀,她樣貌出眾,文采過人,因此被選中入宮中作妃子。玉秀入宮七年,只被寵幸三個晚上,日子異常難過;她想給家人寫寫信訴苦情,但又怕被發現。⋯⋯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四日。這天本來想再西去允山村,補拍幾天前攝錄機失靈時可能錯過的片段。但看看地圖,還有許多沒有去過的地方,隨手指指在女書的發祥地上江墟鄉一帶的地區:桐口村以下有白巡村、新宅村、下新屋村、錦福村、呼家村、東塘村、錢塘村、吳家村;夏灣村周圍的有興福村、錦江村、棠下村、當洞村;河淵村隔鄰有東宅村、崤里村、朱家灣村;銅山嶺農場附近有羊頭山村、廟山口村、莫家灣村、水尾地村、石橋頭村等等等等。⋯⋯
宅下村在白水村東北約一公里,我們坐衛星車到龍田村口,再行走約半個小時,經田陌,天氣清明,一路上都有人在田裡工作,迂迴間,至宅下村。
懂女書歌的婆婆名叫何靜葵,本為白水村人,一九三零年生,嫁居至宅下村。⋯⋯
這個早上,不想到何大姐處吃稀飯,就在五一路上一間飯店吃了一碗米粉,一杯豆漿,米粉粗粗的,煮湯的配料很細很香,我吃過後買了四個燒賣,燒賣用糯米做,配紅豆、白豆。兩個給何大姐,兩個給周先生。⋯⋯